Inside Out (玩轉腦朋友)
- Admin
- Aug 25, 2015
- 2 min read

導演:彼德托達(Pete Doctor)
短評:近年佳作,必定要看。這是一套很有創意,很有趣,發人深省的電影,令你覺得好有共鳴。
本來我對此片沒有興趣,公仔造型不吸引,加上片名很幼稚,以為是一套胡鬧的卡通。可是,身邊的朋友都嚷著要看,所以我決定去看一下。看過後,果然沒令我失望,非常好看。
導演Pete Doctor曾執導《怪獸公司》和《沖天救兵》(我沒看過,但聽說不錯看),所以有點信心保證。非常欣賞本片將情緒擬人化,5個主要情緒專員,性格分明,在主角韋莉(Riley)腦內,像控制半自動機械人般,操控著韋莉的行動。腦部的運作也比喻得很生動,很合理,記憶珠清理隊的設定好有趣,我在想,我腦中的記憶珠清理隊應該是很強大的!或者每個女生腦中也會有一個「I can die for Riley!」的幻想男神吧。常常在腦中響起的歌也有很合理的解釋,看的時候,共鳴得讓你會心微笑。
片中,每個人的腦中也有同一組合的情緒專員,不同的是,不同人會由不同的專員主導,主導Riley是Joy(代表快樂),爸爸是Anger(代表火爆),媽媽則是Sadness(代表悲觀),有一幕講述他們吵架,各自的專員團隊的對話很好笑。沒錯,男人是會經常在腦內看球賽的(連爆谷)!
有一幕,Joy想Sadness開心一點,不斷說一些開心事,但同一件事在Sadness眼中都是不好的慘事。就是這老掉牙的道理,正面思考, 人人都知道明白,但到你自己遇到某件事時,你又會記得正面的去想嗎?
由細到大也是被灌輸,我們要生活得開心,正面樂觀,儘管面對逆境,也要提起正能量撐過去,但往往忽略悲傷的重要性。此片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有時候悲傷是需要的,有些事,亦只有悲傷才能做得到,別再忽略他。別人看見你傷心,才會知道你這刻需要關懷,伸出援手,助你走出困境,過份假裝快樂也不見得是好事。故事最後,出現快樂和悲傷的混色記憶珠,建立起更強大的家庭島,正是想表達堅定的信念是需要快樂和悲傷同時去建立的。這套片雖然在說道理,但一點也不露骨,很多地方要你細味才會意會得到。也就如五個專員中,只有Joy才會發光,應該是導演刻意安排的。
放映前的《LAVA》短片,亦是用擬人法,兩座高山一男一女,全程用歌聲唱出「等待和愛」,用溶岩(Lava)來食Love的讀音來表示愛意,不錯看。而我看過最感動的短片是《紙上談情》(Paperman): https://youtu.be/HSxJkKiHXbw , 這套短片是在2012年上映的動畫電影《無敵破壞王》放映前的短片,榮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短片,值得一看。
《玩轉腦朋友》不是適合小朋友看的動畫,內容有點深,但絕對是必看電影,創意十足,比喻生動,故事有啟發性。近日有短片流出,講有一個男生,到Reliy的家找她,可能是第二集,期待最後在Reliy腦內控制板多出的青春期按鈕和擴充了的粗口介面的發揮。
最後給大家一個情緒當家測驗:你係邊位腦朋友
Comentarios